【环球新视野】开年10余家中小银行高管密集变动,为哪般?

近日,锦州银行副行长韩波任职资格获批。该行官网显示,锦州银行管理层还包括行长郭文峰,副行长康军、杨卫华、宋国辉和耿川东,形成“一正五副”的管理层格局。

实际上,2023开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高管迎来人事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在锦州银行之前,已有中原银行、恒丰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青岛银行在内的10余家银行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职位出现“辞旧迎新”。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此轮中小银行高管更迭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新任高管多具有大行履历背景,在银行业体系内部流动仍是大的趋势;二是新任高管年轻化趋势明显,“70后”甚至“75后”开始“挑大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家中小银行高管出现变动

仅仅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小银行高层人事调整就格外频繁。

1月20日,中原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已取得来自河南银保监局的批准文件,王炯作为董事会副董事长、刘凯作为该行行长的资格已生效。

1月19日,恒丰银行官网更新董事会成员名单显示,辛树人拟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同日,厦门国际银行发布公告称,同意聘任曹云川为该行行长。

1月18日,青岛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该行行长王麟因临近退休年龄辞任,由拟任行长吴显明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同日,青岛农商行董事会同意聘任于丰星接替刘宗波担任行长一职。

在本轮银行高管人事变动中,除走马上任的之外,亦有中小银行高管因组织或工作调动而辞任。例如,1月18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新浩因组织调动申请辞职。1月17日,上海银行称,因组织工作调动,崔庆军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

而从去年到今年年初,又正值银行“退休潮”的高峰期,老一辈银行家卸任,也意味着银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包括渝农商行原董事长刘建忠、厦门银行原董事长吴世群、青岛银行原董事长郭少泉、兰州银行副行长李小林、民生银行副行长胡庆华等。

新任高管多有大行履历背景

记者发现,中小银行新任高管大多具有大行履历背景,在银行业体系内部流动仍是大的趋势。例如,厦门国际银行新任行长曹云川,曾在工商银行工作近30年,曾任工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工行新加坡分行副总经理。

除了新获批就任的韩波之外,另据锦州银行发布的总分行中高层管理人员招聘启事,该行仍在招聘总行副行长或行长助理,要求应聘者需具备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或大型城商行及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任职经历。

对此原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受访时表示,大行工作背景的人才背后往往附带一定的资源,吸纳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履历背景的人才接任高管能为中小银行发展带来优势资源。

“科技与金融复合型的高管人才在中小银行中仍是稀缺的。”娄飞鹏表示,从战略规划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看,国有大行除了在研发投入上更为领先之外,相关人才资源也更加丰富。中小银行从大行吸纳相关人才无疑有助于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资料显示,包括西安银行、江西银行、兴业银行在内,多家上市银行2022年均公开招聘首席信息官,以推动银行信息科技业务的战略转型。而这一趋势,或将在2023年得到延续。此外,去年上任的九江银行行长肖璟、江苏银行行长葛仁宇均出身科技条线,早年分别就职于工行、建行系统。

“70后”甚至“75后”迈入高管序列

在为银行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担心,银行高管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业务的连续性造成不利影响。而另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引入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才将有助于银行长远发展。

而实际上,高管调整带来的后续影响,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高管年轻化的趋势值得关注。越来越多“70后”甚至“75后”接任银行高管职位,扮演重要角色。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新任行长均为“70后”。

光大银行新任行长王志恒出生于1973年,是位“老中行”,调任前为中国银行副行长;华夏银行新任行长关文杰出生于1970年,已在华夏银行工作长达20年。

而年轻的浪潮更集中向城商行、农商行涌去,宁波银行、郑州银行、九江银行、长沙银行、哈尔滨银行、瑞丰银行去年都迎来“75后”总行行长。其中,2022年3月上任的宁波银行行长庄灵君仅有43岁,是目前最年轻的上市银行行长。

关键词: 银行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