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6月份以来近百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 专家提示警惕上市公司“凑项目”融资行为
原标题:6月份以来近百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专家提示警惕上市公司“凑项目”融资行为
6月份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对公司募投项目进行变更。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6月份以来截至6月18日,已有98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
从变更细节来看,大部分项目变更了实施进度、募投金额等,同时也有近20个项目变更了募资投向。对于这一现象,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募投项目被认为是公司未来业绩重要的蓄水池,频繁变更募投项目容易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度,要特别警惕部分公司融资行为中的“凑项目”现象。
(相关资料图)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上述被变更的募投项目里,大部分属于“微调”,例如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主体等发生变化,但项目的大方向仍得以保持。但也有公司在资金就位后的较长时间内,募投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最终进行了变更。
6月13日,舒泰神发布公告称,将终止部分募投项目。具体来看,公司在2011年募资到位,在2018年2月份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议案,拟使用部分超募资金10000万元,在四川省眉山经济开发区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实施建设医药产业基地项目。
而直到日前,公司表示,“在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医药行业、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公司对化药和生物制品在四川产业化布局的需求发生变化,项目预计效益不能达到预期。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投资损失,实现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经审慎研究,公司拟终止对‘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四川舒泰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四川医药生产基地项目)的后续投资。”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司在募资后可能会根据市场、公司战略等因素调整募投项目。但频繁变更募投项目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和认可度。“如果募投项目的变更涉及资金流向,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质疑和担忧,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表现。因此,公司在变更募投项目时应该有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保持透明度和诚信度。”
此外,记者梳理公告发现,也有一些公司在募资就位之后,项目进展缓慢。
例如,学大教育2023年6月10日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募投项目的相关公告,根据公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有两个项目的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显示为0。而在调整了多个项目后,公司计划使用募集资金300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募投项目发生变更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当初计划的条件不具备;也不排除有些公司存在以募投项目为名义进行低成本融资的可能,类似情况发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基础较为薄弱,或是在没有考虑到市场潜力的条件下单纯扩大产能,因此这样的募投项目被调整的概率较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如果公司出现了资金到位较长时间后募投项目却发生变更的情况,确实存在“凑项目”融资的嫌疑。投资者应该关注公司的募投项目,了解其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注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
江瀚认为,频繁变更募投项目可能会带来三个比较明显的风险点,“增加公司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因为募投项目的变更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批;影响公司的信誉和声誉,因为频繁变更募投项目可能会被市场视为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可能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损,因为募投项目的变更可能会让投资者感到不安和不确定。因此,公司应该谨慎考虑募投项目的变更,并在变更前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沟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