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法中介诱导,理性选择提前还贷,青岛银保监局发布关于以经营贷置换房贷的风险提示
(相关资料图)
近日,青岛银保监局在其官网发布了《警惕不法中介诱导,理性选择提前还贷——青岛银保监局关于以经营贷置换房贷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示》指出,近期一些所谓的“贷款中介”宣称可以帮助购房者将房贷转为利率更低的经营贷,从而减少利息支出。“转贷”操作看似“优惠”、“划算”,实则蕴藏着多重风险。青岛银保监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不法中介支招存在违约隐患,甚至涉嫌违法
“贷款中介”会先向消费者提供资金用于结清房贷,再让消费者以该房产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经营贷款。办理过程中,“贷款中介”常常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而且,银行与消费者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经营贷资金不得违规用于购房或结清房款。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可提前收回贷款,若消费者无法及时还款,还可能导致个人征信受损。
二、“过桥资金”暗藏高额息费陷阱
“贷款中介”以“优惠贷”“无抵押贷款”“当天放款”等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平台申请贷款或以民间借贷方式提供过桥资金,并巧立名目收取高额费用,如垫资费、过桥费、服务费、手续费等,资金使用成本可能超过银行房贷利率。而且,如果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三、“转贷”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消费者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个人信息可能被倒卖,用于不法活动
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向其提供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这些“贷款中介”为谋取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甚至冒用消费者身份从事不法活动,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青岛银保监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理性选择提前还贷,保护好自身权益。要根据贷款合同中约定的还款要求,结合已还款期限和个人还贷能力,综合判断是否提前还贷。要仔细阅读与银行签订的房贷合同中关于提前还款的相关约定,重点关注是否需要缴纳违约金、是否有最低还款年限等要求。若有提前还贷需求,请先向银行咨询,确认办理提前还款业务的流程和所需资料,避免被不法中介机构误导和利用。
关键词: